云顶国际9559(中国)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圆桌论坛】肾科专家探讨规范血液灌流 合力照亮尿毒症患者的生命之路

发布时间:2025-11-20

9月19日,“爱生命 更爱生活”919 尿毒症关爱日-领航会议学术计划在北京举行。会议举办了两场圆桌论坛。国内肾脏病学和血液净化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血液灌流规范化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的意义”与“新医保收费政策下对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的影响”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从疾病管理、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与人文关怀等多维度,为我国尿毒症防治事业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

 

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血液净化已发展出多种模式,其中血液灌流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血液净化手段,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显著的作用。

血液灌流规范化治疗:从偶然到规律的转变

 

论坛的首场讨论聚焦于“血液灌流规范化治疗对尿毒症患者的意义”,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洪丽主持。她提到,我国尿毒症患者已超过百万,面对如此庞大的患者群体,推进规范化治疗、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医疗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使命。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周建辉从技术发展史的角度,回顾了血液灌流从探索性使用到规范化治疗的历程。他指出,在该技术开展初期,由于缺乏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血液灌流在临床应用中多为零星、“偶然性”的治疗方式。随着陈香美院士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及其他高质量研究的推进,每周一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案展现出明确的临床效益。周建辉强调,这一规范化治疗模式能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不安腿综合征和难治性高血压等症状。

 

“从‘偶然性’治疗到‘规律性’每周一次治疗的转变,不仅是治疗频次的标准化,更是整体治疗理念的重要升级。”周建辉表示,血液灌流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让尿毒症患者不仅延长生存时间,更能够回归家庭、融入社会,实现有质量、有价值的生活。目前我国在该领域已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未来将继续通过医工结合和技术创新,为推动血液净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竹表示,提升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需要一个全方位的管理策略,涵盖医疗技术优化、营养支持与心理社会干预等多方面。“随着透析时间延长,许多患者仍然面临皮肤瘙痒、顽固性高血压及神经精神症状等并发症的困扰,这表明常规透析已经不能满足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全部需求。”周竹介绍,国内外专家共识推荐每周一次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中分子毒素清除,帮助控制钙磷代谢紊乱、肾性贫血和营养不良等远期问题。周竹还强调药物规范使用和低盐、优质蛋白饮食的重要性,并呼吁重视患者心理健康与社会回归。“应通过心理疏导、家庭支持和社会义工介入,帮助患者重建信心、重返社会。”

 

防控肾病需从生活细节入手

 

除了医疗干预外,日常生活方式管理亦与肾脏健康息息相关。北京友谊医院刘文虎在探讨中表示,在肾脏病的防治过程中,许多日常风险因素极易被忽视,其中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生活方式尤为关键。刘文虎举例道,“门诊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虽然坚持服用降压药,却从不监测家庭血压,错误地认为‘吃药就等于治愈了’。”他分析道,诊室测量与家庭自测血压存在显著差异,患者需要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建立持续的数据反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慢病防控。

 

山西省人民医院周晓霜接着从现代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了尿毒症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周晓霜表示,近二十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盐、高油饮食及加工食品过量摄入对肾脏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她指出,外卖和外出就餐带来的盐分及添加剂超标问题已经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健康隐患。更令人担忧的是,她提到在门诊中接诊的青少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显著增多,甚至出现儿童因长期饮用碳酸饮料导致肌酐异常、尿酸升高的病例。“这些现象警示我们,不健康饮食行为正在呈现低龄化趋势,肾脏健康防护需要从早做起。”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杨聚荣将关注焦点投向尿毒症育龄期女性及透析孕妇这一特殊群体。“尽管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常被现行产科指南列为妊娠禁忌,且面临无处就医、治疗频次增加及医疗费用上升等现实困境,但这一群体仍然有着成为母亲、组建完整家庭的深切愿望。”杨聚荣分享道:正是孩子的到来,让许多妈妈重新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他倡议医疗机构、爱心企业及公益基金共同关注这一特殊人群,推动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为其提供从孕前评估、孕期管理到透析支持的全程医疗保障。

医保新政落地,助力血液灌流规范化应用

 

在第二场圆桌讨论中,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郭志勇主持了以“新医保收费政策下对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的影响”为主题的探讨。近期,国家医保局印发的《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为组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的收费和推广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护理咨询专家马志芳从护理实践角度分享了新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她表示,新医保政策将“血液透析灌流”列为专项收费项目,解决了长期困扰临床的“收费倒挂”问题,对促进血液灌流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马志芳解释道,血液灌流操作工艺复杂,护士在预冲环节需使用3000毫升液体,远高于普通透析的800毫升,且需要分别处理透析器和灌流器,操作要求严格,若处理不当容易导致凝血或致热源反应。新政策实施后,全国已有21个省区市落实了专项收费,既体现了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也为推行每周一次的规律性灌流治疗提供了制度保障。

 

马志芳提到,企业与临床密切合作,创新开发了一体式管路、连体固定架等产品,大大提升了操作安全性和便捷性,为血液灌流每周一次的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徐金升从政策与创新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见解。“让尿毒症患者‘活得更好’的核心是减轻症状负担,血液灌流在清除中大分子毒素、改善瘙痒及不安腿综合征等方面具有循证医学支持。”徐金升指出,虽然血液灌流已被纳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并推荐每周一次规范治疗,但其全面推广仍面临医保报销比例限制等现实挑战。他建议医疗机构应主动与医保部门加强沟通,通过科学数据和临床需求推动政策优化。同时,希望企业通过医工结合,将弥散、对流与吸附三种技术整合于一体化设备中,显著降低治疗成本和操作复杂度,实现患者、医保和企业的多方共赢。

 

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柳刚阐释了全面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的重要意义。他指出,肾脏如同人体的“外循环系统”,承担着排出体内数百种毒素的重任。目前血液净化主要依靠三种清除机制:血液透析通过弥散清除小分子毒素,血液滤过通过对流清除中分子物质,而血液灌流则通过吸附原理有效清除中大分子及蛋白结合毒素。“唯有将三种机制科学结合,才能实现毒素的全面清除,为患者高质量生存奠定基础,”柳刚强调,“特别是每周一次的血液灌流联合透析,已成为规范化治疗的核心环节,能有效改善患者远期生活质量和预后。”

 

针对新出台的医保政策,柳刚认为《泌尿系统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的发布为治疗同质化提供了重要保障。新政策通过统一“血液透析灌流”等收费标准和项目,不仅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同等质量的医疗服务,还通过价格下调切实减轻了患者负担。他同时提出,在推进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应注重“个体化”精准医疗,将血液灌流等有效技术科学组合与应用,帮助尿毒症患者实现从“活得下去”到“活得精彩”的人生跨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慧娟表示,在血液灌流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其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已得到充分验证。她介绍,由陈香美院士牵头、全国38个中心参与的多中心研究显示,无论采用低通量还是高通量透析,联合每周一次的血液灌流治疗均能显著提升患者血液中中分子毒素的清除率,临床症状也获得明显改善。此后上海蒋更如教授团队开展的大规模研究进一步证实,规律的血液灌流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同时提升生活质量。

 

“血液灌流治疗不仅有效,也是经济的。它通过减少严重并发症,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创造价值,从整体上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毛慧娟表示,随着血液灌流被纳入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并推荐每周一次的治疗方案,加上医保政策的持续优化,患者将能够通过规范、个体化的治疗,获得更稳定的健康状况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辉表示,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保政策的持续优化,尿毒症患者迎来更加精彩的人生已成为现实。他指出,在当前的治疗体系中,每周一次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已成为规范化治疗方案,这一模式能够有效清除中分子和大分子毒素,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他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维持性血液透析男性患者不仅成功结婚,还与一位腹膜透析患者组建家庭并生育了健康的孩子,充分展现了规范治疗带来的生命奇迹。

 

许辉强调,血液灌流技术的规范应用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今年新政策的实施使每周一次的灌流治疗得到保障,极大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他表示,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医保政策的完善,尿毒症患者不仅能够延长生存时间,更能够回归社会、组建家庭、创造价值,真正实现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郭志勇总结道,血液灌流等技术发展为患者清除毒素、改善生存质量带来新希望,医保新政为治疗规范化与同质化提供制度保障。他呼吁全社会继续携手,帮助患者实现从“活得下去”、“活得好”到“活得精彩”的三步跨越,真正践行“爱生命更爱生活”的承诺。

 

来源:新华网

 

TOP
微信二维码 微博二维码
Baidu
sogou